作者:刘洋 来源:公司清算与破产律师网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在发生资金链断裂,无法及时清偿到期债务的困境下,停止生产经营可能是企业不得不面临的选择。事实上,对危困企业而言,及时结束营业未尝不是好事,一方面可以减少费用支出,避免损失扩大,同时也有利于保护员工、债权人的权益。
如何以恰当的方式结束营业,关系到企业后续重组、清算事务的顺利进行。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员工及债权人的非理性维权,影响社会稳定。
在困境企业筹划停业时,停业公告是必需要认真考虑的。从笔者多年为困境企业提供服务的经验来看,在合适的时机发布一份考虑周全的停业公告,对于企业在停业过渡期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
发布停业公告的意义
发布停业公告意在公示企业现状以及通告企业停产停业的决定,并使企业员工、债权人、债务人、政府部门、新闻媒体、行业组织等获悉相关信息。
企业停业虽系企业自治权范畴,但事关各方利益,需要慎重处理,尤其是危困企业,基本处于资不抵债的境地,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员工、债权人等群体踩踏,造成维稳事件。
与一声不响地关门走人相比,企业及时发布停业决定并公之于众,既有利于消除有关各方的误解,引导员工、债权人通过合法途经维权,也有利于保护困境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股东、实际控制人等遭受不必要的刑事风险。
停业时机的选择
停业决定是基于商业上的考量而作出,但何时发布停业决定却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作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对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进行初步的整理、分析、评估,制定员工遣散安置预案和债权人安抚预案,准备好向政府有关部门、媒体等递交的通报说明文件,等等。
若在未作好必要准备的情况下,贸然宣布停业,解散公司,极易引发混乱,不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
停业公告应该怎么写?
短短一页纸的停业公告,内容不多,看似简单,但其实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既要考虑法律层面的问题,也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每家企业的状况不完全相同,所以停业公告也无法套用通用模版。
结合多年来为危困企业提供服务的经验,笔者认为,停业公告至少应体现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 公示企业现状,说明企业停业的真实原因。
企业当前的真实生产经营状况到底如何?企业为什么要停业?企业还剩余多少资产?有多少负债?这是债权人和员工最希望了解的。停业公告应该首先对此作出回应,不仅要有事实,也要有数据,以增强信服力。
然而,很多企业发布的停业公告并没有关注这一点,往往人云亦云,以所谓全球金融危机等说辞一语带过,缺乏诚意,令人难以认同。
(二) 安抚员工、债权人。
企业员工和债权人是受企业停业影响最大的主体,停业公告应充分考虑这一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安抚和解决方案,避免引发群体事件。
困境企业之所以停业,往往是因为资金链断裂,无以为继。但是,企业宣布停业不应该是简单的“甩锅”,还应当充分考虑员工、债权人的利益。通过公告,不仅要让他们了解停业不是为了跑路,也不是为了推卸责任,而是为了保护员工和债权人的利益,还要让他们了解企业作出的适当保障安排(如:在一定期限内向员工提供免费住宿、企业正在采取的债权回收方案、后续处置方案等),以及他们实现权利的正确法律路径,避免发生不理性的维权行动。
实例评析
笔者以2018年下半年深圳发生的两起较大规模倒闭企业的停业公告为例进行评析。
(1)深圳容一电动科技有限公司解散公告
【评 析】
容一公司解散公告虽然对公司解散原因作了概要说明,但缺乏具体数据,如公司资产状况、负债金额等,未能令员工和债权人了解公司的真实现状。
对于员工和债权人权益的保障,公告仅提及委托律师事务所处理,但既未留联系方式,也未说明具体处理方式,这很难表明公司有维护员工和债权人权益的善意。
(2)捷永广建电子(深圳)有限公司停业公告
【评 析】
捷永公司停业公告对停业原因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无法令员工和债权人了解公司的真实状况,这也是目前很多公司停业公告存在的问题。
停业公告没有提及对员工和债权人的权益保障问题,仅留了律师电话,明显给人以“甩锅”嫌疑。如此停业公告,笔者相信很难得到员工和债权人的理解、认同。
结 语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况下,困境企业及时采取停业措施,是一个对员工和债权人负责任的行为,避免了更多成本和费用消耗,有利于今后员工和债权人得到更多受偿。发布停业公告只是企业解散的第一步,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需要慎重对待。对于困境企业而言,需要将各种可能性考虑进去,防范于未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稳步推进既定方案的实施。